课程名称

ARM系统结构与应用

张立新《ARM系统结构与应用》课程资源


课时安排:38 节

您还未取得学习权限,仅可试学

注:进度条中橙色部分是使用演示模式完成的技能点,绿色部分是使用互动模式完成的技能点。

第1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autoconf和automa
第2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autoconf和automa
第3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make编译
第4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分步编译
第5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简单编译
第6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交叉编译
第7节 : Linux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-静态编译与动态编译
第8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编译u-boot
第9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获得Nand的支持
第10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建立板级支持包
第11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开发板配置
第12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通过共享获得源代码
第13节 : u-boot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修改网卡驱动
第14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获得源码并解压
第15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添加LCD的支持
第16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添加YAFFS文件系统支
第17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添加网卡驱动支持
第18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修改Makefile和.
第19节 : uImage编辑、裁剪、编译与移植-修改NandFlash分
第20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NFS服务器设置
第21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Windows IP地址配置
第22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Windows与虚拟机相互ping通
第23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开发板、虚拟机和Windows之间相
第24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利用Xshell工具配置ARM开发板
第25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设置Samba服务器共享文件夹并实现
第26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虚拟机IP地址设置
第27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在开发板上挂载fedoraNFS共享
第28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在虚拟机中创建共享文件夹uptech
第29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在虚拟机中建立与Windows服务器
第30节 :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搭建—自启动设置
第31节 : 烧写驱动,内核,文件系统-安装J-Link仿真驱动程序
第32节 : 烧写驱动,内核,文件系统-将要烧写的程序及其镜像安装到D盘根
第33节 : 烧写驱动,内核,文件系统—烧写root.cramfs文件系统
第34节 : 烧写驱动,内核,文件系统-烧写u-boot.bin
第35节 : 烧写驱动,内核,文件系统-烧写uImage内核
第36节 : root.cframfs根文件系统制作(1)-获取源码并解压
第37节 : root.crmaf根文件系统制作(2)-make menu
第38节 : root.cramfs根文件系统制作(3)-make编译并制
还没有相关问题
Venus